AD
首页 > 股票 > 正文

15家核酸检测公司IPO拟圈钱138亿(关于核酸检测的上市公司)

[2022-12-12 11:45:08] 来源:长江商报 编辑:明鸿泽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被资本裹挟的核酸公司向着IPO狂奔,“核酸造富”未来还能走多远?  自疫情暴发至今,随着病毒蔓延以及

  被资本裹挟的核酸公司向着IPO狂奔,“核酸造富”未来还能走多远?

  自疫情暴发至今,随着病毒蔓延以及涌入的参与者和资本,核酸检测从一个医疗服务变成了一个无比庞大的造富风口。2020年、2021年,参与核酸检测的公司大赚特赚,为其IPO增加了信心。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目前IPO排队的15家公司拟募资138亿元。

  但,或早或晚,疫情总会过去。随着国家防控政策的调整,核酸检测的红利逐渐消失,忙着“圈钱”的核酸检测公司们,成长性、核心竞争力备受市场质疑。

  沪深交易所已明确表示,从严审核核酸检测公司IPO。而市场的解读是,核酸检测公司圈钱愿望或将落空。

  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出现了新变化,核酸检测人群范围缩小,核酸检测公司的红利或将逐渐消失。

  然而,资本的狂欢并未结束。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正在冲击A股IPO的大约有15家与核酸检测业务相关的公司。这些公司,计划通过IPO募资约138亿元。

  过去两年,在新冠疫情的红利下,上述15家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2021年,15家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合计为31.79亿元,较2019年猛增约5.5倍。

  备受关注的是,随着疫情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些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必将受到严峻挑战。借助IPO圈钱谋转型?在监管部门要求从严审核的背景下,圈钱愿望恐难实现。

  15家公司忙冲IPO

  忙着冲击A股IPO的核酸检测公司或遭遇当头棒喝。

  始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核酸检测业务应运而生。随着疫情的发展,核酸检测需求急剧增长,庞大的市场需求催动体外诊断行业爆发,迅速成为近年来医疗市场活跃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暂且不谈全球市场,仅仅是国内市场,核酸检测的市场规模也足够大。

  雅睿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43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 716亿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冠病毒检测市场快速增长,2021年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42亿元。

  有数据显示,今年10月前后,全国接受核酸检测的人数大约为1亿人次/天,如果混管、单管综合估算,按照2.5元/管来计算,每天的核酸检测规模就超过2.5亿元。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资本蠢蠢欲动,先入局者大赚特赚。2020年,华大基因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2.76亿元猛增至20.90亿元,同比增长656.43%。硕世生物2020年的净利润达8.2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84亿元增长878.52%。圣湘生物的净利润为26.17亿元,同比增长6527.90%,东方生物、义翘神州、之江生物等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均增长超6倍,净利润同比均增长超过10倍。

  已经进入资本市场的体外诊断企业大赚特赚,没有进入资本市场的核酸检测产业链上的企业,在资本逼迫之下忙着奔向A股,并在2021年迎来上市潮。

  据不完全梳理,目前,冲击A股IPO的核酸检测产业链企业有15家,其中,13家企业为核酸产业链企业,2家为新冠抗原或抗体检测企业。

  从产业链看,翌圣生物、全式金、硕华生命、达科为、菲鹏生物处于行业上游,涉及产品包括核酸检测所需的生物试剂、巴氏吸管、一次性病毒采样管。雅睿生物、凯实生物、致善生物涉及设备制造端,销售核酸检测仪器,如荧光定量PCR仪,爱康生物销售核酸提取模块设备。微策生物销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沃文特代理核酸检测产品,世和基因、瑞博奥均涉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中翰生物、英科新创则生产销售新冠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

  上述15家企业中,11家公司拟登陆创业板,4家企业拟登陆科创板。目前,菲鹏生物、英科新创、达科为、微策生物、沃文特、致善生物、瑞博奥、凯实生物8家企业均已经通过发审委审核。沃文特、微策生物、达科为、英科新创均已提交注册,菲鹏生物提交注册后显示“中止”。

  菲鹏生物是15家公司拟募资金额最多的,其拟募资25.06亿元,其中,6.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已有公司净利断崖式下降

  核酸检测公司集体冲击IPO的底气,在于经营业绩大幅增长。根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021年,15家公司盈利的合计数为31.79亿元,2019年为4.90亿元,净利润合计数两年增长5.5倍。

  如近期备受关注的翌圣生物,受益于核酸检测红利,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6亿元、3.22亿元,同比增长90.35%、72.62%。对应的净利润为0.53亿元、1.01亿元,同比增长2833.21%、90.70%。而在2019年,公司净利润只有180.58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逐一查询发现,上述15家公司拟通过IPO合计募资137.54亿元。

  这些核酸检测公司的募资,部分资金用于扩产,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的进行研发中心建设。

  这些公司忙着IPO,部分是资本在逼着上市。翌圣生物本次IPO,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计划募资11.09亿元,其中,8.32亿元用于翌圣生物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2.77亿元用于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翌圣生物成立于2014年,目前,其股东阵容豪华,君联资本、华翊资本等均跻身股东之位。

  菲鹏生物也是资本在狂欢。2020年8月、9月,红杉商辰、磐信投资、凯辉投资、德福投资等6名投资方,以55.56元/股的价格,总共8.7亿元资金,投资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原料和新冠抗原免疫检测试剂原料供应商菲鹏生物。

  核酸检测企业扎堆上市,对这类公司资质的质疑之声与日俱增,部分公司存在刻意圈钱嫌疑。英科新创在IPO密集分红,再通过IPO补充流动资金。

  沪深交易所曾公开表示,将对涉及核酸检测企业的IPO从严审核。

  11月23日,上交所取消对翌圣生物的发行上市申请审议,这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打响核酸检测企业IPO从严审核的“第一枪”。

  实际上,核酸检测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存疑,已有核酸检测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下滑。今年上半年,微策生物实现的净利润为1.14亿,同比下降47.62%,接近腰斩。

  凯实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的净利润为0.35亿元,同比下降30.60%。

  值得一提的是,英科新创的产品曾两次召回。

  随着核酸检测红利的消失,核酸检测概念公司的经营业绩必将承压,其IPO之路变数风险势必在加大。

  英科新创踏错疫情节拍净利不及三年前

  突击分红4.32亿再募11.11亿扩建补流涉圈钱

  长江商报记者明鸿泽

  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科新创”)的IPO之路已经走到了提交注册阶段,但仍然存在变数。

  英科新创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等主营业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在临床应用上涵盖了传染病、呼吸道、消化道、免疫疾病和血液筛查等领域。然而,公司似乎与疫情无缘,并未从中获取红利。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1.18亿元、1.18亿元,不及2018年的1.57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下降,且低于行业可比公司,本次IPO,英科新创拟募资11.11亿元,其中,1.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值得怀疑的是,公司存在刻意圈钱嫌疑。公司不缺钱,IPO之前突击分红4.32亿元。

  业绩增长缓慢核心竞争力存疑

  英科新创的成长性、核心竞争力备受质疑。

  先从经营业绩方面看,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英科新创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77亿元、5.97亿元、5.32亿元、6.06亿元,2019年至2021年,同比变动幅度为3.60%、-10.88%、13.84%,并不稳定。同期,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5738.67万元、14980.25万元、11761.17万元、11824.21万元,2019年至2021年,同比变动幅度为-4.82%、-21.49%、0.54%。连续两年下降,2021年与上年相比仅增加63.04万元,基本持平。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821.20万元、14347.92万元、10780.51万元、11151.24万元,2019年至2021年,同比变动3.81%、-24.86%、3.44%。

  上述数据表明,英科新创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较为缓慢,其中,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表现为开倒车。

  2021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018年,但净利润竟比2018年少0.39亿元。

  与自身相比,表现不佳,与同行相比,是否优于同行?

  显然,英科新创不及同行。2020年、2021年,翌圣生物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35%、72.62%,净利润同比增长2833.21%、90.70%。微策生物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8.73%、88.03%,净利润同比增长1036.54%、105.27%,均远超英科新创。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尽管是一家核酸检测产业链企业,但公司完美错过了本次疫情红利。

  数据显示,2020年及 2021 年,公司新冠检测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707.09 万元、1423.68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仅为3.21%、2.35%。公司坦承,相关业务收入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公司称,2021年以来,公司为竞争对手提供受托加工服务或定制化新冠半成品,分别实现销售金额 868.72 万元和 195.39 万元。2022 年,公司接受亚辉龙委托为其加工生产定制化新冠抗原板,预计今年上半年产生相关销售收入约 9700万元,贡献净利润约为 43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开发新冠病毒检测客户36家。

  今年上半年,英科新创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净利润1.02亿元、扣非净利润0.99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7.10%。

  非常不幸的是,正在英科新创大举开拓新冠病毒检测客户准备大干一场时,全球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疫情的红利逐渐消失,公司又踩错了节拍。

  英科新创的毛利率、净利率持续下降。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64.01%、61.74%、57.28%,净利率为25.07%、22.09%、19.51%。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至2021年,英科新创曾两次召回产品,合计召回产品11.35万人份。

  一边分红一边募资补流

  本次IPO,英科新创存在刻意圈钱嫌疑。

  英科新创原本并不缺钱,即便是现在,公司也不缺钱。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账面货币资金2.8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0.9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购买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流动性较高,可以视作货币资金,合计为3.76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基本上没有债务。

  这样的财务状况是英科新创大举派发红利之后的情形。

  根据招股书披露,英科新创在近四年内实施了五次分红,累计派发股利的金额约为4.32亿元。

  具体为,2018年8月13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度未分配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分配利润6000万元。

  三个月后的2018年11月23日,公司再次召开董事会会议,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度剩余未分配利润、2017年度及2018年1—10月未分配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分配利润约2.91亿元。

  2020年12月15日,公司2020年度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19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分配利润3500万元。

  2021年4月26日,公司2021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现金分红37.61万元。

  2021年6月11日,公司2021年度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分配利润4500万元。

  从上述分红数据来看,英科新创的分红存在异常。具体表现为,2018年两次分红,实施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前10个月,如此分红,大有分光之意,且有突击分红意图。2021年,公司的分红更具有戏剧性,仅37.61万元。

  37.61万元,也要分掉,足见英科新创分光的决心。

  本次IPO,英科新创拟募资11.11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体外诊断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区域营销培训及客户体验中心建设,这些项目全部使用本次募资进行建设。此外,公司还将1.50亿元募资补充流动资金。

  分光了利润,再募资补充流动资金,英科新创难逃圈钱嫌疑。

查看更多:亿元   核酸   公司   万元   净利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