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金起家的紫金矿业,去年高调杀入锂矿后,又重金跨界小金属。凭借几起收购,迅速获得在新能源行业上游的话语权,三千亿市值是否有望再重估?
铜、金、锂之后,紫金矿业剑指钼矿。
2月20日,紫金矿业公布百亿可转债方案最新修订稿,其中透露,将“自筹”35亿现金用以收购安徽沙坪县钼矿项目。
据悉,该安徽项目是全球储量最大单体钼矿,对价高达近60亿,既是紫金矿业去年收购的“最贵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惯用高杠杆的紫金,为数不多投入如此大资金的项目,重视程度颇高。
从收购动机来看,近两年小金属价格狂飙,钼矿因处于钢铁军工新能源等多行业上游,成为市场炒作焦点,价格已创18年新高。
此时此刻,通过收购摇身变为“亚洲钼王”的紫金矿业,业绩与估值是否将迎来重估?
“自筹”34亿现金
在2月20日最新修订的可转债方案中,紫金矿业透露收购进展。
首先,公司将可转债拟募资金额从不超过133.95亿元,下调至不超过100亿元,调整项主要关于对安徽沙坪沟钼矿项目的收购。
紫金矿业表示,在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项目需要以自筹资金进行先期投入。若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低于拟投资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总量,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原方案中,可转债募资拟投向3个金矿与1个钼矿项目,项目投资额合计为144.43亿元。其中,安徽项目原计划拟投入59.1亿元,100%来自此次可转债融资。
而该项目的交割条件也颇为严格。
去年10月21日签署的《产权交易合同》显示,紫金矿业应在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交纳预付款人民币20亿元(含交易保证金人民币6亿元);合同生效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公司需一次性付清剩余价款。
据此前公告,紫金矿业完成安徽项目收购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筹。也就是说,可转债减少的34亿现金,需公司“现掏腰包”匀出现金。
而这样“资金前置”的收购方案,也不太符合市场对紫金矿业的固有印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2年,公司就宣布了10起股权收购,所涉金额高达349.34亿元,其中7起在不到半年内完成,收购显著加速。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紫金矿业负债合计167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58.29%,比上年末高出2.8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3.51个百分点。
对于当前负债水平,紫金矿业公开回应,公司目前的资产负债规模适中,合理的负债有利于公司加快重要矿产资源的并购。此外,公司在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评级,2月10日数据,从钼精矿到钼精粉再到钼铁,价格同比去年增幅均有120%左右,比2020年同期则增长约200%,创下近18年新高。
A股小金属板块也不断升温。截止2月27日,有色金属年内涨幅达到了19.2%,占比较高的工业金属与能源金属皆上涨约13%。上市公司中,涉及钼产业的主要有金钼股份、洛阳钼业、紫金矿业。今年以来,前两者涨幅均接近30%。
关于钼价暴涨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近年国内新能源需求增长,以及国际复杂形势下的有色金属供需紧张,国内钼价格出现跟涨;钼行业本身集中度较高,国内新增钼矿供应有限,也是引发资金炒作的主要原因。
财通资管则指出,除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近期随着疫情政策优化,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强烈,其中在政策要求与支持下,地产竣工端有望成为中国本轮经济复苏先导领域,对工业金属形成了需求底。
与此同时,铜、铝等基本金属价格平稳运行,难以给公司提供业绩持续增长动力。
由于收购项目大多尚未投产或并表,紫金矿业目前业绩仍靠金、铜生产支撑。最新业绩预告显示,22Q4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下降23.7%,环比下降17.4%;扣非归母净利35.77亿元,同比下降14.7%,环比下降8.3%,低于市场预期。
于是,紫金去年对锂矿和钼矿的“跨界布局”,被视作重要战略转折,对其业绩与估值都将起到直接影响。上述两项“跨界”并购,也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双双收录到2022中国矿业十大新闻。
截至2022年底,紫金矿业是中国最大黄金生产企业,与第二大矿产铜生产企业。全球范围内,其持有的铜、金、锌、锂资源量分别位居第7、第9、第7、第9位。
大举收购下,资产规模也持续扩张,2016—2021年,紫金矿业总资产由892.2亿元增至2086亿元,增长一倍有余。2022年,其资产总额再增长近千亿,达到约3000亿元。
目前,紫金矿业已成中国控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大型矿业公司。若能扛住杠杆压力,消化十余起收购背后的1600余亿负债,不同矿产项目投产后有望形成周期互补,业绩兑现值得期待。